杨学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生命的流年里,我已经度过了四十多个春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步履匆匆。回首歪歪斜斜走过的岁月,有喜悦也有泪水。俗话说“往事随风飘”,但有些人和事却随着时光的磨砺,在我记忆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并且将会铭记一生。
“先生”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为政》篇里记载“有酒食,先生馔”,它的意思是指父兄。但是不同时代“先生”的指代有所不同。经书中的先生大多指的是老师,后来人们把年长有德者也尊称为先生。后来就渐渐的变成了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我对“先生”一词的理解为知识渊博和有着高尚品德的人,甚至可以称为“大先生”。
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赵老师就是我的人生起点的“大先生”。赵老师高高瘦瘦的身材,带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说起话来,轻声细气,带着一副文弱书生的架势。因为我的语文成绩较好,自然而然受到赵老师的赏识,经常在我的作文上用红笔圈圈点点,写上些赞美的批语。清楚地记得我写的一篇敬老院黄昏恋的作文,除了语言优美和遣词造句工整外,还特别富有感情。结果让赵老师大加褒奖,在他的语文课上作为范文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可让小小的我确实骄傲了一段时间。从此,对写文章热情更加高涨。赵老师还鼓励我有时间向“中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上投稿,但那时我为了集中精力考学端上铁饭碗,忍疼割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薄弱的数学课的学习上。“老师我先考上学,再好好写文章投稿”。这是我当年对我亲爱的赵老师承诺的一句话,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现在的您已经退休,早已满头白发了吧。您当年鼓励的那个学生从来没有忘记您的嘱咐,现在的我只要有空就会写写文章,并向各种报刊、杂志投稿。我想,如果您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也会为我骄傲!当年您陪我们学习到深夜并托着我们爬过早已经上锁的学校大门,我清楚地记得;老师,您当年轻声细语的教诲和满怀关爱的叮嘱,我清楚地记得……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被放到了第一位,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总是高瞻远瞩。我得感谢我的赵老师,在我人生起航的关键时期,点燃了我理想的火炬。
老师,您改变了我,您是我的“大先生”!
我的另一位“大先生”就是我读师范院校时候的刘利老师了。
那时,刘利老师教授我们语言课。她中等身材,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透着严厉。讲起课来,引经据典,高低起伏,普通话更是有板有眼,发音标准流畅。每每轮到语言课,听她的课我都认为是一种享受。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她字正腔圆读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坐在座位上的我,轻轻的闭着眼睛,仔细聆听着刘老师的朗诵,仿佛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在耳边诉说。刘老师平时比较容易接近,课下同大家聊聊天,讲讲大事小情,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但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次,上语言课,刘老师让我站起来朗诵一段文章,我因为刚刚有些走神,站起来读的文章发音不太标准,刘老师就让我站着读了一遍又一遍,并且逐词逐句教我诵读。刚开始,我还觉得无所谓,可是当一遍遍后,我少年的自尊心在作怪,眼睛里悄悄起了泪花,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可是刘老师严厉地说:“自己有错误,还不谦虚,这可怎么行”。直到我读到她满意为止,才让我坐下。为此,我还心里暗暗埋怨了她一阵子。但从此每逢上语言课,我就卯足了精气神,唯恐让刘老师抓了把柄。这样做的结果是我毕业时,我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乙级甲等”,是毕业生里普通话等级考核最好的一个。“严师出高徒”,这是真理。
如果不是爱,刘老师不会这么严格要求我,如果不是对工作负责,刘老师不会这么言传身教。听说后来,刘老师调往天津了,这么多年,一直对她深深地感激和思念。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刘老师不仅传授给我学业知识,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老师,您改变了我,您是我的“大先生”。
教师节来临之际,仅以此文献给一代又一代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用智慧和汗水培养祖国未来的可敬又可爱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