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随笔(之五):隔离
李丹平
坐落在城郊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并不起眼,三层小楼,普通平常。楼前的隔离墩和警戒线围出一个不大的空场。警察每天24小时在外面值守。
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武汉等地返回人员,居家隔离观察。
进到一楼,显然刚消过毒,一股含氯消毒剂的气味扑面而来,地面上还微微泛着药液痕迹。疾控中心3名工作人员和人民医院2名护士整理着表格、台账、手消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又把平面图、值班表、工作制度等安置到墙壁上。
看上去就这么简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就开始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历了上上下下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完成。
早在1月30日下午,卞汉林书记强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持久战、人民战。要把管住、控住作为真本事,全面防、重点控,短期攻、长期备,坚决保证生命安全、坚决避免扩散、坚决防止出现新输入。”
2月3日,王文琦市长、魏征副市长亲临现场督导,全部完成留观。至今天,已有多人满14天期限,解除隔离,回到家中。
“密切接触者”就是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接触病患的那些人。住在这里的,有高密患者关联人,有外地患者关联人。
一楼是生活区,二楼间隔有生活、缓冲和居住区,三楼是居住区。每人一间,每间都有独立卫生间,都有单独的空调。一日三餐由护理人员配送。
严格的医学观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此法自古有之,而且,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最早见于《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南北朝时期,则已成为制度。萧齐时,太子长懋设立“六疾馆”,专门隔离收治患病之人。
不管集中还是居家,都要每天上午、下午各测量2次体温,一旦有发热症状,随即报告,随即处置。
事实上,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就成了一个巨大“集中隔离点”,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不二选择。千万人口的量级,相当于希腊、柬埔寨、白俄罗斯一个国家。许多网友说,也就是在我们国家能够马上办到、马上见效。信然!
小小隔离点,俨然大社会。有军人,有农民,有工人,有学生,天南海北,留观在此。至2月6日,全部留观人员无异常。海云书记、耸立主任以及梅烈、光耀、树其都来过不止一次,老丹、作杰是第一次,感受不一样。
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之举。接受管理,如实申报,就是良民,就是贡献。
2月3日发生在奎文区的“张某芳”疫情隐瞒事件,为我们狠狠地敲响了警钟。隐瞒出行史、隐瞒接触史,一个人导致68名医护人员成为“密切接触者”而不得不隔离观察,这个关键时期,损失何其巨大?!还有2个小区、1个4S店49名“密接”者,“恶行”何其惊人!
因此,不管你是谁,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要隐瞒,一定及时报告,发热及时就医。
“非典”时候,我们全国一盘棋,取得了抗击战的胜利;“新冠”时期,我们也一定能万众一心,取得阻击战胜利。
2月5日下午在集中隔离点,2月6日上午在某小区,再次感受到了众志成城,再次感受到了疾控流调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镇街专门负责人、社区志愿者、小区管理人员的万众一心。
同行宜东、建辉、成杰、宗晓、玉武等同事,显然与隔离期满回家者已经很熟,老丹首次接触,颇多感触。
2月4日,全国新增病例出现拐点;2月6日,疑似、确诊“双线”下行。目前疫情正处在胶着期,咬咬牙坚持作战,守住阵地,堵住缺口,胜利的曙光一定会普照大地。
请相信疾控战士和医护人员,请相信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的全体参战人员。
天佑中华,大难兴邦。老话说,坏事会变成好事的。
一场“新冠”大疫,也许能够改变千百年来的不分餐、吃生猛的陋习;也许能够纠正人们随地吐痰、打喷嚏不遮掩、不洗手就吃饭以及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唾沫四溅等种种恶习。若能实现,国人出国求学、旅游、定居,就不会因此再遭鄙视、唾骂和侮辱了。
明年2021年,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决胜全面小康要实现,决胜脱贫攻坚要实现,我们应该怎么办?
工人要复工,孩子要上学,商店要营业,旅游要组团,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边中美贸易摩擦,一边疫情阻击硬仗,涉及外贸,涉及内需,涉及稳定,我们应该怎么办?
辩证地看,历史地看,发展地看,就会看透、看准,看不走眼。
被隔离,配合隔离,争取早一点解除隔离,努力不再有人被隔离,也是在担当,也是在战斗。
不经历如此大难,你就站不到世界舞台中央;不经历如此大难,你就站不稳世界舞台中央。
我们笃定前行的脚步,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
作者简介:
李丹平,笔名老丹,365bet最稳定网址_365平台靠谱吗_365体育备用网站盟员,高密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潍坊市人大代表、高密市政协常委。中国网络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曾任高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密诗派研究会会长。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读者》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3000余首。出版诗集《思想树》等17部。诗歌《祝福祖国》入选中学语文拓展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