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文苑撷英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撷英

        地理人文相辉映


        ——从地名角度看文化自信


        张成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华夏大地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个画卷中,地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名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始终。没有地名,历史的发生就失去了坐标,在这个意义上,地名就是地标。

        华夏先民早就认识到了“名”的重要性。《论语子路第十三》载: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古人称“天地人”为 “三才”,将人与天、地并列,正是因为天地生万物,而人命名了天地和万物。事物的生成顺序是道生、德蓄、物成、形具、象现、名定、符记,万事万物有了名字、并用文字记录下来之后,才能分类、归纳、整理,才能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辨析,人类的文明才逐步发展起来。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起始于“名”。地名,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名有很多种类型,概括讲,有对自然之物的命名,也有对人类活动中产生之物(非自然之物)的命名,但无论哪种类型,都要遵循约定俗成、顺理成章的原则。如“泰山”,在人类未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但彼时它没有名字。人类产生之后,看到它高出于周围众山,就给它命名“大山”,“大”通“太”,“太”又转为“泰”,还有别称“岱”,这几个字都是“大”的意思。古人认为泰山“绝地天通”,所以孔子登泰山而能“小天下”,给它命名为“泰山”,大家都认为名副其实,就这样,“泰山”这个名字传承了千百年,也必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其他如“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华”者美也(“华”与“花”同义)。“嵩”者高也(《诗经》:“嵩高维岳,峻极于天。”)。“恒”者常也(古恒山亦名常山,《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三国演义》中有“常山赵子龙”,亦指此。山下有水名“恒水”,亦名“横水”。)。“衡”者,称量也。(因其位于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五山命名之后,又根据地理位置、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形成了“五岳”的概念。“岳”者,会意字,山上叠山,高山也。

        自然之物命名之后,也对人类的其他命名产生了影响,如姓氏。《纲鉴易知录》卷一载:“少典氏之君娶于有峤式之女曰安登,生二子焉,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故曰炎帝。”“黄帝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姜子牙作为炎帝后人,姓姜,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地,故以吕为氏,又名吕尚。陈、曹、唐、鲁等都是以地望为姓氏。

        人类的生活是变动不居的,因此地名也是发展变化的,地名的变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济南”这个地名,汉代出现,因地处古济水之南而得名,现在没有济水了,但这段历史却存在于历史深处(“济水”得名和齐国有关,山东有“齐河”县名)。因政治原因,“济南”后来又改称“齐郡”“齐州”。金朝时又改回“济南”,一直沿用至今。有“济南”就会有“济北”,历史上秦朝设立过“济北郡”。古人认为“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因此又有“济阳县”“济阴县”之称。“济阳县”首见于金朝,现隶属于“济南市”,已升格为“济阳区”。“济阴县”首见于西汉,故地在今菏泽市曹县、定陶,先称“国”“郡”,隋开皇六年析定陶县置“济阴县”,治所在今曹县西北,至明洪武元年“济阴县”并入“曹州”,在历史上存在过八百余年。山东境内还有个古“临济县”,本名狄县,战国齐邑,秦置县。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东汉永初二年(公元108年)改名临济县,隋时消失。另外河南省还有个“济源县”,是夏朝故都。隋开皇十六(公元596年)年,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属怀州,从此有了济源县。直到2005年,升格为河南省辖市。“江河淮济”古称四渎,是四条有名的河流,由“济”这个字引出许多地名的变迁,也为我们厘清了“济水”这条河流的变迁,其中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有心人还能找出更多。

        也有的地名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永远消失了,如楼兰古城、大运河与淮河交接处的泗州古城,都因为自然灾害而被埋于地下。

        地名的命名并不是古人率然而为,而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有些地名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追求。人类认识事物,有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国地大物博,起名如何避免重名呢?人们就把自己熟悉的动物、自己使用的物件,天上的星星月亮,甚至自身的器官都利用起来用于地名(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日月潭(台湾)、月牙泉(甘肃)、五指山(海南)、洱海(云南)、峨眉山(四川)、黄山(安徽),这些地名,无不恰当地表达了被命名地的特色。有些地名,如“天山”,它横亘在新疆中部,山南山北都是平坦的盆地,不论从哪个方向望去,白雪皑皑的山峦直插云霄,所以就用“天上的山脉”来形容它。还有“怒江”,江水如咆哮的飞龙,奔腾直下,真的像在发怒。

        北京的永定河是海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旧名无定河。永定河流域夏季多暴雨、洪水,冬春旱也严重。上游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河床经常变动。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因迁徙无常,又称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后,始改今名。1954年建成蓄水22亿多立方米的官厅水库,才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从“无定”到“永定”,表达了人们对这条河流变害为利的期望。其他如“泰安(山东)”“海宁(浙江)”“济宁(山东)”“江宁(南京的别称)”“辽宁”“大庆(黑龙江)”“胜利油田(山东)”等,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地名中有对古圣先贤的怀念和对他们英雄事迹的景仰。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时十三年制服了洪水,他治水所到之处留下了“禹城”“禹王台”“禹州”“禹门”“禹陵”等地名。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许多城市用他们的名字命名,如“中山市(广东)”“子长县(陕西)”“志丹县(陕西)”“左权县(山西)”“黄骅县(河北)”“靖宇县(吉林)”;还有的城市用作路名,如“中山路(青岛)”“赵登禹路(菏泽)”“尚志路(青岛)”等,兹不一一列举。

        地名承载着浓浓的乡愁。行政区域的划分原则是“山川形制、犬牙交错”,而自然村落的形成则多是依山傍水,有时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形成以后便有了自己的历史和方言,而在这一区域生活的人也便拥有了共同的记忆。所以老话中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区域的共性;“十里不同俗”,说的是区域的相异性。区域的大小是相对的,所以“老乡”的范围也是相对的、变化的。但无论如何,同一片区域中生活的人总有共同的记忆、相通的情感,背井离乡之后,承载这些记忆和情感的就是故乡的地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忆的是山东;《泊船瓜洲》,王安石忆的是钟山;《峨眉山月歌》,李白忆的是四川;《村行》,王禹称忆的是巨野。

        可以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名须臾不可离。住的不用说了,衣食行,吃的穿的,开的车,都有产地。每天的上下班,出差,都有目的地。为了表示清楚这些地名的位置关系,人类发明了地图,现在手机上的“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而地名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和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视地名普查、保护、研究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张成,联合日报社总编助理、文化中心主任,365bet最稳定网址_365平台靠谱吗_365体育备用网站山东省委文史委员会主任。




        文章纠错

        邮箱
        手机
        纠错内容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