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五朵金花”的故事
赵蕾
2003年,我博士毕业来到山东师范大学,承担了两个专业两门专业课的主讲任务,其中一门是生物技术专业大三学生每年春天上的“酶工程”。
经过六年的教学积累,2009年寒假,我不声不响地酝酿并完成了一项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我却认为是一项使命的工作——酶工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从此,我与众多生技学子之间亦师亦友、情深似海的故事、尤其是那绚丽的“五朵金花”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
灿烂的牡丹花
可能是之前车祸造成左腿受伤的缘故吧,2014年春天,我的左膝关节疼痛加重并水肿,行走困难,在去诊所针灸的时间里,开始结合课程知识点编写押韵的知识口诀,在2011级生技专业的酶工程课上初次使用,效果极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年就编了30余首。
同学们对老师在教学中的投入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给我发来了大量感激的邮件,其中生技三班卜灿的邮件令我泪奔,她说:您上课那么负责,那么用心,那么认真。自己费心为我们写打油诗;自己腿不好,却总是站着讲课,您真的是那么用心的想把最好的交给我们。记得一次上实验前看到您骑着自行车从实验楼前经过,望着您的远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种想哭的感觉。老师,还有一年就毕业了,不知道以后见面的机会多不多。总之,难忘您为我们讲的每节课,感谢师恩如海!有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写到:才知道那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我想,如果以后我也能走上老师这条路,我也要像您一样......我会时刻谨记您的话,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2016年,卜灿考取了我的研究生,她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如春天那灿烂的牡丹花,向世人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美丽的紫罗兰
2011级生技一班的郑丽是我遇到的最努力的学生。记得我给他们班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坐在前面,聚精会神地听讲,回答问题总是非常好。那学期我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试着把学过的内容整理成英文选择题,她出的最多,非常用心,平时也常发邮件与我交流,那年暑假的夏令营和后来的研究生面试的推荐信,我帮她逐字逐句修改到深夜。
令我难过的是,几次重要关口,她都与幸运之神失之交臂,保研差一名,考研差几分。她去上海读研后,我一直与她保持联系,当她遇到困难时,我总是竭尽全力地帮助她。她在邮件里对我说:老师,有时我晚上做梦的时候还梦见自己在上“酶工程”,如果能重新回到那个时候该多好啊......
2018年春节,她为了考博没有回家过年,我听了非常心疼,默默祈祷她一切顺利。
我相信,她的努力必将得到回报,就像那美丽的紫罗兰,质朴中的顽强活力必将散发出悠远的芬芳。
娇艳的海棠花
2013级生技一班的辛赛婷来自浙江,平时上课总是坐在后面,分学习小组委以她为组长时我才认识她。
2016年暑假,她给我发来一封邮件,题目是“有点小感悟”,她说,她是一个很随意的女孩,能考80多分感到很震惊,这是因为老师讲课有趣,平时好好听课了的缘故,赵老师还是唯一一个记得她名字的老师呢。
毕业前,她遇到一点麻烦,我尽力帮她解决,她很感激:“如果在大一的时候遇到您就好了”。后来,她发给我一首带有美丽海棠花的英文诗,诗的最后是这样写的:You define beauty, with your beautiful mind and lovely your heart. 她说:“当时看到这首英文诗就存了下来,不知道发给谁,现在知道只配发给赵老师。”
毕业后,她选择了自己擅长又喜欢的工作,去新东方双语学校当了一名英语老师,后来又准备考雅思出国深造。其实,我觉得她更像海棠花的花语那样,带着游子离乡的思绪,在温和美丽中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盛开的月季花
与辛赛婷同班的吴昌永是“酶工程”课的课代表,她来自贵州,给他们班上课的时候正赶上录课,但录像设备总是出问题,她跑前跑后很负责任,而且很愿意下课后和我聊聊。
“五四”青年节上课的课间,我写了一幅对联作为节日的礼物送给同学们,上联:春晖晨雨灵燕,下联:平安高贵昌健,横批:祝福永远。然后我问:同学们看出什么奥秘了吗?“昌永”,吴昌永脱口而出。“对,里面的每一个字均来自班里同学的姓名”,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七嘴八舌地说着同学的名字,秦春雪,李令晖,陈晨,刘思雨,许梦灵,燕娜娜......
受老师的影响,非师范生的她,在考研时清一色地选择了生物教学法方向,虽然有些波折,但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转眼间,到了毕业季,她画了一幅2尺见方的漂亮的月季花送给我留作纪念,我非常惊喜与感动,每当我看到那红色的月季花时,就想到了月季花所代表的爱与希望。
现在,她在贵州的一所初中边教生物边读研,还时常与我联系,嘘寒问暖。
玲珑的迎春花
2014级生物技术班是个不同寻常、非常活泼的班级。2017年春天开学伊始,我在班里开展了一个课前5分钟活动。第二周上课前,“四大才子”的表演令人捧腹,同学们太有才了,能把专业知识如此巧妙地融入小品表演中,令我刮目。第三周是两位女同学梁玉慧和张静改编歌曲“小酒窝”的一段视频,她们不仅歌声甜美,而且把老师的顺口溜编进去,真是当代的文艺知识青年啊。第三周的更绝,七位男同学改编的“再别康桥”朗诵,把酶工程的内容和对老师的爱戴融合进去,既震撼又感动。第四周、第五周......惊喜不断,笑点不断。
为了借助网络媒体更好地传递正能量,我建议同学们把我们的课堂和活动描写一下投到网络平台上。几天后,课代表李喜海发给我一篇语言生动俏皮的文章,“太棒了,谁写的?”“褚婷婷”。
实验课上,我特意去看看这位小才女,原来是一位略带羞涩的女孩,文文静静的,就像春天那小巧玲珑的迎春花,惹人喜爱。
在迎春花浪漫的文笔中加上三段视频的文稿,由孙浩同学投到了今日头条上,“这样的大学课堂,你愿意让孩子来上吗?”,在展现高校生动课堂的同时给人以跳跃般的惊喜。
2018年,她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山东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就像那柔弱鲜嫩的迎春花在春风中引领着百花的怒放。
如今,“五朵金花”均已离开校园,她们那美丽灿烂的笑脸和多姿多彩的倩影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那些美好的回忆常令我沉浸在幸福之中,那些常浮现在眼前的众多“金花”又何止五朵……
赵蕾,盟员,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本文荣获第二届全国“好老师之我与学生的故事”征文活动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