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不关风与月
——读李广彦老师《把盏半壶酒》有感
王金莲
获悉李广彦老师着作《把盏半壶酒》出版,遂求书。先生百忙之中千里赠书,并嘱我看完写篇读后感,想也没想就应承了,现在看,我是接了块烫手的山芋。想想以前的班门弄斧就脸红,发我的第一篇文章就大刀阔斧的过了把编辑瘾,所谓无知者无畏,也是性情使然,所以当时一点都没考虑斧子砸脚的事儿。还特后悔给先生改过的一篇文章,原稿下笔千言一泻汪洋,我却建议让其删掉三分之二,先生竟然照做了,想来至今仍惴惴。
感觉与李老师很近。有相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同样持家百里挑一的母亲、宽厚包容的父亲,同样的生活感悟——生活是财富和历练,即使对于捡煤核的经历也心存感激。甚至相同的为人处世态度,“名曰君子实小人……识得真面分路行”。对于新作,“每有QQ留言或只言片语评论,批判与赞美,我都心存感激”。不喜网聊,但从不拒绝与李老师的交流,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感觉如沐春风。
与李老师很远,思想高度无法企及,写诗,写散文,写专业文章,还有业余爱好的摄影也绝不是业余水平,山水人物皆可入镜,每每文配图,总有系人心处,摄入的是魂魄,表现的是心灵。
李老师涉猎极广,政文史典无一不通,所以为文便能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叙事抒情与史相连,于细微处着眼,于琐碎处落笔,以史为鉴,看到国之兴亡的清晰轨迹。如《骊山感怀》《兵马俑》《华清池》等。事实证明,以事写史才是大家风范,文章才能千古。
一个人作诗为文总有读书阅历的影子。“孤芳自赏”篇中,以前的诗,写祖国写英雄写山河,豪情大气;后来的诗,写花写景写心情,婉约含蓄。
有的人之浪漫是浸到骨子里的,如生命的一部分,于不经意间就能流泻而出。《从春天出发》,“一路直奔大海/看浪花挑逗海岸/捡漂亮的贝壳建屋/用手指在沙滩/写上爱你两个大字/然后洒满鲜花/绘出最美的沙画/按下你我的手印/携手从春天出发。”挑逗一词极妙,写尽了情人眼中的那个精灵。内心多柔软,所以容易被感动,《缆车里的女孩》,连路遇也能写得让人心旌摇荡。却也最痴情,“文人多流悲情泪”,只见一面,也能“冰心藏三秋”。《大峡谷》是一个有梦的地方,《我的心跳上高高的古城墙》因爱情的滋养,所以诗情豪放。
《瞬间的风景》里有风雨无阻的担当,爱的庇护下,女人“在安逸的庭园/悠闲地翻阅幸福如花的诗篇”,这曾是多少女人梦寐的承诺?爱情的路总是如梦似诗,引导少男少女人义无反顾的执着前行。
男人的痴情,让人心痛,如高山流水,虽似涓涓细流,但却绵绵不断,“远山藏梦谁呼唤/咫尺可人难相拥。”“当瞬间的美丽不再,倩影便在酒杯里摇荡”。当往事已随风,情归如梦,一切回归往日的平静,“恋人一旦成过客/繁华过后知凄凉”。“云翳中秋月/泪掩相思人”用字精准,韵脚分明,情深如此,让人情何以堪?
最爱《冷菊》,“冰清玉露斜冷眉,临秋唱晚头不垂。一蕊千瓣心花绽,百媚向天傲视谁?”写出菊之风骨。《端午致爱华兄》,“人生长叹屈子悲,又逢端午望秭归。诗人如鲫坝上祭,龙舟满江泪雨飞。”《湖波四重奏》“千湖之省何时归?”席上挥毫仍不忘责任与担当。最喜《孔林》的视角:为人师表鬼亦服。
诗以言志。“美人悬崖笑,绝境不知愁”,人逢绝境也能笑对人生,折射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失意彷徨:“老骥伏枥马前卒,日暮余年何辉煌?”也有豪情万丈:“男人贵自信,暮色劲松颜。”有谆谆教诲:“凡事如作画,意到笔下鲜。”虽生有涯而志无疆:“不怕阳光下的孤独,只要夜行者的道路畅通无阻。”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常见李老师文章见诸报端、网络,但是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已经成文出版的就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李老师谦卑,从谏如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独居塔林甘居小”,所以才有今日之成就,“群楼虽高俯首贺”。
《菜根谭》说,“花赏半开,酒饮微醺”是喝酒的最完美境界。虽是女子,但从没有舍弃对酒的情愫,感觉酒香弥漫胜过所有香水的味道。喜欢微微醉意,既没有罗嗦,又能有一点放纵和轻松,飘逸而温暖,如同品先生的文章。祝愿李老师且吟且行,恣意诗情,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
王金莲,聊城市政协委员,365bet最稳定网址_365平台靠谱吗_365体育备用网站聊城临清支部盟员,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