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素群 徐晓鹰 翟树刚
摘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课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党派在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政治参与能力较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政治参与渠道广泛;应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
关键词:民主党派 公民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反映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衡量民主的重要尺度。中国现代意义的公民政治参与,始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已经探索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多种形式如信访制度、听证制度、旁听制度、社会组织参与、媒体参与、网络参与等等,然而在具体参与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成熟、不规范、无序化等问题。而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仍然是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其中,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建国60年以来,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功能。
一、建国以来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回顾
我国各民主党派主要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公开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加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
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为新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关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建设中的地位,毛泽东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都是十分重视的。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坚持党外人士参政、合作共事的思想,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更是把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确定了下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固定下来。”[i]1955年1月中央明确提出,我们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机关,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是清一色的党员,都应当按组织和工作性质,配备适当数量的民主人士或劳动人民中的非党分子。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针对党内外存在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之外是否应该有多党、怎样处理政党关系的疑问,毛泽东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别国政治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究竟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ii]并且认为,这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根据这一思想,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就选择了符合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表明,我国在建国初期坚持多党合作的方针是明确的。然而,在“文革”期间,由于民主党派人士被污蔑为“牛鬼蛇神”,多党合作实际上陷入瘫痪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改革开放之初,对于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地位、性质、任务等问题,国内还存在着种种争论,还要不要党派合作?这实际上是有疑问的,当时作为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气度和胆识,制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发展了毛泽东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理论。邓小平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iii]” 实践证明,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是极其艰巨、伟大的历史任务,不是一个政党所能完成的,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共同完成这些伟大的历史任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在长期斗争的历史中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参政党,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所以邓小平一再指出:“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的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iv]邓小平多次强调,一定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合作,共同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开创爱国统一战线新局面,为开创人民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根据邓小平的思想,中共十二大把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扩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更加融洽、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也为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提供了保证。
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2002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做了更加完善的表述,指出,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一表述,适应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增强了我国民主党派的广泛性,不仅为原有阶层,而且为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新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利益表达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总之,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已经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60年的风雨征程。期间,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形成了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政府的极强的依附关系,所以,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并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此时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基本上属于体制内的政治参与,不论是就参与的主体还是参与的内容来说,都比较有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整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开始形成,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而各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显。
首先,民主党派成员通过参加人民政协实现政治参与。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国家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各民主党派在协商中就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各级人大、政协领导的人选,宪法修改以及多部法律文件草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其次,各民主党派通过参加人大,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民主党派成员被推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重要制度内,推动国家政权建设。作为人大代表,各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就自己所熟悉的专业领域和自己所代表的区域向人大提出建议,也可以对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修改意见或表示反对,也可以就重要人士任免进行表决。
二、民主党派在公民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探讨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掌握社会各界对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认识和态度,我们设计制作了关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在365bet最稳定网址_365平台靠谱吗_365体育备用网站山东省委组织的2008年度信息员培训班、山东行政学院处级公务员培训班等处进行发放。调查采用不定向选择方式。问卷发放的总数为150份,回收125份,回收率为83%;在回收的问卷中,符合要求的问卷是121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8%。本次问卷中国民主同盟的盟员占总人数的62%,中国共产党党员占35%,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3%(见下图),该问卷虽不能反映普通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看法,但由于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占总数的98%,因而基本上能够反映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从调查结果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受访者的党派构成
(一)民主党派人士政治参与能力较强。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越高,政治参与能力越强。各民主党派成员一般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因而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强。从本次受访者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的高学历者达89%,其中本科毕业的为58%,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为31%,与此相联系,本次受访者的职称层次也较高,其中初级占3%,中级占28%,高级占48%。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他们更好地参与政治活动的基础,而职称越高,意味着他们能够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越多,从而政治参与能力越强。
(二)民主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热情较高。对是否愿意参与政治活动的问题,有94.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说明受访对象的政治参与热情很高,不愿意参与的人在受访对象中只是极少数。关于参与政治活动的原因,有43人认为是自己政治意志的表达,占33.6%,说明政治参与者有个人自主的政治意愿,希望有相应的渠道加以表达;有85人认为是公民责任的体现,说明各党派人士的公民意识较强,而且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愿意参与政治活动,关于不愿参与政治活动的原因,不感兴趣的有14人,占32.6%;怕惹麻烦的有9人,占20.9%;能力不够的有7人,占16.3%。其中,不感兴趣和能力不够是属于个人原因,而怕惹麻烦是对政治环境的评价和忧虑,在被调查的121个受访对象中只有9个人有这种表示,只占受访对象的7.4%,这说明目前大家对中国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氛围还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从参加政治活动的次数来看,5次以上的有51人,参加3次的有12人,参加2次的有16人,参加1次的有13人,从未参加的有25人,说明受访者中有较多的人是在政治上比较活跃的,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较高。
(三)民主党派人士有着更广泛的政治参与渠道。要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首先要及时了解政府信息。关于了解上级政府信息的途径,按照受访人数的多少和比重,依次排列为:电视91人,占25.6%;互联网87人,占24.4%;国内报纸85人,占23.9%;国内广播41人,占11.5%;国内杂志40人,占11.2%,其他媒介12人,占3.4%。可见,电视、互联网、国内报纸是党派人士了解政府信息的重要媒介。而民主党派人士与普通群众相比,还可以通过自己所在的党派了解和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了解政府信息的基础上,如何及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影响政府决策,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民主党派有着独特的优势,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提案、建议等多种形式,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提供决策参考。典型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渠道和形式是撰写提案。本次调查对“您参与过的政治活动”进行了调查,回答依次为:撰写提案43人,占32.8%;参加职代会35人,占26.7%;其他形式31人,占23.7%,居民选举11人,占8.4%,听证会6人,占4.6%,一般填撰写提案的是民主党派人士,说明民主党派人士把撰写提案是作为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来对待的,而中共党员则把参加职代会和其他形式作为自己政治参与的途径,包括组织中权力的行使。
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既不同于中共党员的政治参与,也与一般公民有所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各民主党派代表其成员和各自所联系的社会阶层的具体利益;二是协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一)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政治学认为,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特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组织,是阶级、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建国初期,我国各民主党派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并代表他们参政。从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新时期,民主党派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政治功能逐步强化,而作为一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代表的政治功能并没有消失,而是呈现出新的特点。1989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维护本组织成员及其所联系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各民主党派,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负有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他们所联系的各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的责任”。
各民主党派可以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对各种利益要求进行整合,并通过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对各种利益诉求进行有效地传输。强化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一是要建立参政党与其所代表对象的联系机制,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应与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的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愿望、呼声和各种利益需求,二是要建立健全参政党的利益聚合机制,对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各种意愿和利益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综合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党派的政策建议;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吸收符合条件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性人士加入民主党派,扩大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范围,进一步扩大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包容性。
(二)民主党派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职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协助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是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又一功能。这一功能,是在建国后各民主党派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过程中,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自建国以来,民主党派就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上来。这既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期望,也是各民主党派成员共同的心愿。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对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第二,着眼于巩固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献计出力。第三,着眼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出力。第四,着眼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献计出力。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紧紧围绕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通过提案、建议、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起到了应有的参政议政作用。
当然,民主党派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与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所不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各民主党派是协助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民主党派作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重要政治力量。
要强化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功能,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一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崇高理想,把促进发展作为政治参与的主要目的。三是要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提高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知水平,为政治参与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四是要进一步探索政党政治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政治参与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参与水平;五是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识渊博并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丰富政治经验和社会活动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六是要深入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围绕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中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i]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7页,人民出版社,1991.
[ii] 《毛泽东着作选读》(下),第733页,人民出版社,1986.
[iii]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5页,人民出版社,1994.
[iv]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3页,人民出版社,1994.